有時候在想,為什麼我標題不乾脆就寫「艾菲爾鐵塔、凱旋門」之類的卻要下一個奇怪的標題......其實我也不知道(揍
我們真的是很幸運的一群,能在巴黎待三個晚上,但這也意味著這是我們在巴黎的最後一天。
「凡爾賽千金」當然是自己講的,但我們是一群「千金小姐」沒錯吧......(愛講就不要心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凡爾賽宮 Château de Versailles】
十七世紀初以前,凡爾賽宮的所在地還是一片原始森林和沼澤,直到路易十三在1624年買下這片廣大的土地修建了狩獵用的行宮。路易十四時期因為首都巴黎的動盪不安,所以將王室遷到巴黎西南的郊外的狩獵宮。1682年,對凡爾賽宮苑整體的擴建已經接近完工,路易十四下令將宮廷正式遷到凡爾賽宮。
凡爾賽宮的主建築在1688年全數完工,而其餘宮殿和花園則是要到1710年才完成。 全盛時期的凡爾賽宮是歐洲藝術、時尚的中心,當時居住在皇宮的不論是王室成員、貴族、宗教人員、僕人等,總共達到36000名,再加上一萬五千名左右的軍隊,真的很驚人!
又是一個涼爽......天空很藍風很強的早晨。從holiday inn到凡爾賽大約半個小時,途中會越過塞納河,上次來的時候對這印象深刻,畢竟是踏上法國土地第一個造訪的地點。
甫剛進入凡爾賽,就看見一棟建築正在粉刷。Steven說法國的建築是由整個社區一起出錢維護,會定期請工人位建築物的外牆粉刷,如果不這麼做政府是會罰錢的───而且罰金很重。而且建築物的顏色、高度和樣式都有規範,如此造就了法國美麗的都市和城鎮。
凡爾賽宮大門外的廣場原本是馬車卸載貨的地方,現在一邊是小客車的停車場,一邊是大型遊覽車的專用停車場。看著一排排的遊覽車實在壯觀,排隊的人龍更是嚇人,看得都傻眼了(有閒的人可以上google map看一下,雖然人數不及我看到的多但也夠可怕了)......其中C國家的觀光客確實佔了大多數,而且還有不少看起來是小學生的遊學團。我們就排在穿橘色衣服的小學生旁邊,默默的大眼瞪小眼。
是團體票而且早就訂好了的我們一下子就放進去了,短暫的瞪眼時間也就這麼結束了哈哈。
就像在羅浮宮,這次的導遊也是法國人,當然又到了Stephen跟人家的打屁時間XDDDD
超喜歡她的!
整修好的凡爾賽宮。
這是2009年七月在整修的模樣。建築物有好幾處都被大面積的白色遮雨布包著。
皇家禮拜堂。
禮拜堂也見證了皇室成員的受洗和婚禮,當年還是王子和公主的路易十六和瑪莉‧安東妮德也是在此成婚。
當然囉,既然是觀光客,那就還是沿著所謂的「官方路線」走吧!
這條路線的設置用意就是讓來訪的各國來賓見識到法來兮的強盛,由海格利斯廳→狄蜜特廳→維納斯廳→黛安娜廳→馬爾斯廳→墨邱利廳→阿波羅廳一路到達鏡廳,沿途展示法國的國力以及藝術品味。
(總覺得類似的文字好像以前有寫過)
好了又到了放照片的時間了───
滿滿的路易十四。
被描繪成希臘諸神的路易十四家族。
法蘭西皇室的象徵───鳶尾花。
洋溢滿滿的巴洛克。
旅遊書永遠都是騙人的......空蕩蕩的鏡廳根本從不存在嘛。
畫面下方那七顆頭就是B團的女生們啦~~
牛眼廳得名來自這扇狀似牛眼的窗戶。有趣的是為了房間的對稱,而在相對的牆面上裝了形狀相同的鏡子,趣味橫生。
窗子。
鏡子。
但想說的,還是「凡爾賽宮的居住機能不佳」這件事。
住在連生產都要公開的宮殿裡,國王皇后時時刻刻都需有臣子隨侍在側,就寢時是睡在欄杆後的床上。偌大的宮殿裡居然連浴室廁所都沒有,而冬天一到就冷得半死───宮殿是皇族的居所,但這裡沒有「家」該有的氣氛。
也難怪瑪莉皇后會天天以賭博、訂製各式各樣的衣飾作為消遣,比起凡爾賽宮,她更愛寧靜的大、小特里亞農宮,畢竟那裏還能在繁文縟節的拘束中找到一絲喘息的機會。
國王寢室。
皇后寢室。
每次拍出來的拿破崙都差不多......永遠一副萬丈光芒的樣子哈哈。空山新雨後,皇帝一米六(喂
瑪莉‧安東妮德,她和那個應屬於她的年代擦身而過,最終淪落到悲慘的下場。
整修中的壁畫,貼了一堆「繃帶」。四年前這裡還好好的XDDDD
窗外的園林景色。
結果,結果!上回想參觀花園不成,這次因為太累了也沒成行,只聽到黃毛一臉淡定的說「喔,後面花園我有進去過啊」......看來只能等下次了是嗎(遠目
發現Ladurée!店員好親切,因為前一天買的Pierre Hermé還沒吃完,所以只買了以假亂真的馬卡龍橡皮擦。金綠相間的紙袋裡附了一張邀請函,誠摯地請我們光臨Ladurée在香榭麗舍大道的旗艦店。旗艦店不只有馬卡龍還有下午茶,就差我們沒時間啊......沒關係反正Ladurée要登陸台灣了耶耶耶!
很可愛但是不能吃喔。
走久了大家久都很痠,坐在廣場的風中休息。
假裝成凡爾賽的貴婦,讓我開心一下嘛。
很喜歡的凡爾賽玫瑰,女孩幻想著參加洛可可女王的盛宴,在舞會上遇見美麗帥氣的奧斯卡......什麼都不懂、沒有煩惱,只需要天真地活著,揮霍一個個夜裡的繁華,在晨曦與暮光間談笑,直到時代的巨輪要所有的花朵凋零,依然無悔。
我們轉身,步出因觀光客而喧鬧的皇宮,走入梧桐的夏日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午餐在凡爾賽的───中式餐廳吃。這家的菜色偏油,名字我忘了,就記得它很窄很擠的廁所。
大胃王和裝飯的碗公,Iris和幼齒的表情實在是wwwwwwwwww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新巴黎‧拉德芳斯 La Défense】
對我而言巴黎最神秘的地帶非心巴黎莫屬了。La Défense顧名思義就是防衛,名字來自當地一座名為「La Défense de Paris(保衛巴黎」的雕像,而這座雕像的豎立是為了紀念普法戰爭中的巴黎保衛戰一役。1970年代歐洲也興起了蓋摩天大樓的熱潮,作為商業區的拉德芳斯就成了這些後現代建築的盤踞地───違反巴黎古典美的大樓當然是被巴黎居民罵翻了,但罵歸罵,還是得來這裡上班不是嘛。
Stephen特別為我們安排了一個額外行程:搭巴黎地鐵!遊覽車讓我們在新巴黎下車,接著司機會把車開到凱旋門,等我們搭地鐵到Charles de Gaulle - Étoile站(正好出來就是凱旋門)會合後將直接帶我們回Holiday Inn,給我們兩個鐘頭的時間梳洗打扮,因為晚上的重頭戲是非常正式的場合,一定要穿著正式!
給我一個讚
【拉德芳斯廣場 Parvis de la Défense】
你跟我說這是巴黎啊?我還以為是紐約還是信義區什麼的。空曠的廣場被後現代風格的玻璃纖維大樓們環繞,大樓風吹得女生們髮絲亂飛,一旁就是巨大的Les Quartre Temps購物中心。
遠方小小的凱旋門。
大拱門Grande Arche,比較為人知的是「新凱旋門」這個名字,其實是政府部門的辦公室。新凱旋門中有一個名為「雲」的裝置藝術,原本的用意是要為來訪的遊客遮風擋雨。新、舊兩座凱旋門遙遙相望,如今新凱旋門也成了巴黎的著名地標之一。如果搭電梯到頂樓的觀景台,凱旋門、香榭麗舍大道、協和廣場和杜勒麗花園構成了巴黎完整的歷史軸線;另外,新凱旋門與艾菲爾鐵塔及蒙帕那斯大樓───巴黎三座最高的建築物構成了第二條軸線。
好大!走了好遠才拍下完整的新凱旋門。
上面那張照片左下角的電扶梯通往巴黎地鐵1號線的終點站───拉德芳斯。
【巴黎地鐵】
超、可、怕、的!小小的門快速的開合,聲音之大好像不走快一點就會被門夾成兩半......偏偏入口又小又窄,不知道胖的人要怎麼過去?而且說真的,這時就會覺得台灣捷運真是一個棒字了得,明亮寬敞又乾淨。雖然沒有聞到傳說中巴黎地鐵著名的阿摩尼亞味,但現場的味道也夠讓人退避三舍了。
小哥你們怎麼都這麼悠哉啊?我們一群台灣人都怕被夾到說。
車廂內colorful的座椅倒是很可愛。另外值得讚賞的地方在於對環境保護的概念,地面鐵軌兩旁的樹木茂密,鐵軌間還有草皮,一看就是有人在細心維護。
車上人有點多,Iris跟我走到離其他人最遠的車廂才找到位子。車廂內似乎沒有冷氣,不過不打緊,車窗都是開著的,速度產生的風就夠涼爽了。途中有一對母女上車,就坐在我們的斜對角,女孩大概十歲左右吧,和她媽媽一樣穿著白色洋裝,帶著項鍊。她們真的很優雅呢!想假裝成巴黎人的我們學不來。
條條大路通凱旋門。
Charles de Gaulle - Étoile站很快就到了,走出地鐵站,背後就是凱旋門。但是司機呢?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我們的遊覽車,Stephen也心急如焚,因為我們是有訂位的,要是遲到就不好了。
一天下來也走了不少路,女生們紛紛坐在卡達大使館的牛奶糖之下,狼狽極了;男生們煩躁的走來走去。五分鐘、十分鐘過去了,半個小時過去了,遊覽車走走停停,但沒有一台是來接我們的。
───我們被遺忘了!
(所以就說我們落難了啊)
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待續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‧~